中国网4月17日讯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总的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奋进、共同努力,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持续增多。
“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增幅分别比上季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额增长4.9%,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0.6%、26.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较上季加快2.5个百分点。“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显现,一季度内需贡献率为85.5%;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外需贡献率从上季的-3.1%转为14.5%。
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就业收入稳步增加,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市场预期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机械阀门隔膜阀,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前期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新任务新举措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不断巩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袁达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开年以来,各地项目开工建设“热火朝天”。
刘苏社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
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刘苏社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质效并重,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组织做好投资计划编制。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
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刘苏社透露,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按照专项债券工作职责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地方报来项目的投向领域、前期工作等进行把关,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
“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我们将抓紧会同有关方面,尽快形成最终的准备项目清单,督促地方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刘苏社说。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对此表示,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金贤东指出,对于产能问题,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金贤东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金贤东说。
谈及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袁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民营企业外贸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水平,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其中,一季度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前2个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7%,比规上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快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1%。外贸方面,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比整体进出口增速快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54.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机械阀门隔膜阀、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
袁达指出,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加强纵向上下联动,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调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改部门,常态化做好民营企业所反映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会同42家部门和单位协同解决问题。
据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营企业的诉求建议,去除重复、不属实等诉求建议后,共约560项,已办理并进一步跟踪问效约300项,力求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突出抓好强化法治保障、切实解决企业问题、持续营造良好氛围三方面工作。将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积极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自2021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规范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措施的种类及适用对象,在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贤东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2年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重要文件要求,修订编制了2024年版。
据介绍,新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重点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增设“知识产权信息”类别,将“商标质押登记信息”“专利质押登记信息”“软件著作权信息”纳入该类别。此外,还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及欠缴信息”等条目。新版《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则重点对标新规定新举措进行完善。比如,结合金融领域监管措施,增加“依法禁止进入证券期货市场”等惩戒内容,对严重违反私募投资基金领域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实施证券期货市场禁入。
金贤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新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新版《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其中,对于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的,督促地方按照相关法规抓紧编制补充目录和清单,地方其他政策文件不得作为编制目录和清单的依据。在设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领域,推动主管或监管部门出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明确名单的认定标准、移出条件、程序以及救济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督促各地严格按照两份文件限定的范围,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及失信惩戒工作。一旦发现有地方将不在新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内的信用信息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使用,或在新版《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外实施失信惩戒,我们将责令地方立即整改并予以通报,坚决防止信用泛化滥用。”金贤东说。
金贤东还透露,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文件,推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信用修复结果互认,解决了经营主体“多头修复”问题。下一步,将加大部门协同力度,持续提升信用修复效率,让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更加方便快捷得修复信用,更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民生方面,“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贯彻落实,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
在扩大增量方面,刘苏社介绍,为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专项”,充分发挥中央投资示范带动作用,2021—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18亿元,带动各地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2024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0.8个,全国有48个地市开展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今后还将在更大范围进一步推广。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以投资带机制,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下沉社区,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刘苏社说。
优化存量方面,通过持续推动结构调整,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刘苏社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为有效解决托育供给不足与幼儿园资源富余的现实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各地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通过支持生源减少的幼儿园整体转型或者发展托育服务等方式,促进“0—3岁”和“3—6岁”服务供给的有序衔接。
刘苏社表示,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1.1%,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这对养老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聚焦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26条政策举措。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落实,并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